投稿指南
一、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,来稿的文字复制比(相似度或重复率)必须低于用稿标准,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;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,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;未一稿多投。 二、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,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。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,可自行处理(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)。 三、来稿经审阅通过,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,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。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。 四、一般来说,4500字(电脑WORD统计,图表另计)以下的文章,不能说清问题,很难保证学术质量,本刊恕不受理。 五、论文格式及要素:标题、作者、工作单位全称(院系处室)、摘要、关键词、正文、注释、参考文献(遵从国家标准:GB\T7714-2005,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)、作者简介(100字内)、联系方式(通信地址、邮编、电话、电子信箱)。 六、处理流程:(1)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(2)我刊初审周期为2-3个工作日,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,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;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,稿件可自行处理。(3)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,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。(4) 杂志出刊后,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。 七、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:(1)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,属原创作品(包括翻译),杜绝抄袭行为,严禁学术腐败现象,严格学术不端检测,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,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。(2)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,除另有说明外,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,不代表本刊观点。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。(3)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,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。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,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,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,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。(4)作品在《文教资料》发表后,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。(5)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、翻译权、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、网络传播权、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《文教资料》杂志社。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,不再征询作者意见,并且不再支付稿酬。 九、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,或邮寄编辑部,勿邮寄私人,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。

全国人大代表罗鹏:建议将建筑垃圾再生产品列入

来源:绿色环保建材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综合新闻 时间:2020-11-09
作者:网站采编
关键词:
摘要:“推进建筑垃圾资源化综合利用已成为当务之急。” 全国人大代表、玉蝶集团董事长罗鹏在接受《中国经营报》记者采访时表示,传统建筑行业对于垃圾的处置是“挖方→填方(遗弃)”

“推进建筑垃圾资源化综合利用已成为当务之急。”

全国人大代表、玉蝶集团董事长罗鹏在接受《中国经营报》记者采访时表示,传统建筑行业对于垃圾的处置是“挖方→填方(遗弃)”的过程,由于在时间和空间尺度上不能进行有效匹配,不仅产生严重的环境污染,而且增加运输、管理成本。
根据“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建筑垃圾管理与资源化工作委员会”的研究,2017年我国包括建筑物垃圾和工程弃土在内的垃圾年产生量近40亿吨,其中拆除垃圾每年约15亿吨,资源化利用率仅为5%左右。另据住建部的一项调查数据表明,全国有1/3以上的城市被垃圾包围,城市垃圾堆存累计侵占土地约75万亩。
“大多建筑垃圾被直接填埋或乱倾倒,既污染环境,又浪费资源。而欧美等发达国家建筑垃圾资源化率已达90%以上,并形成了万亿级的新兴产业。”罗鹏称。
罗鹏认为,建筑垃圾资源化可有效减少土地占用,为城市发展释放空间,创造不可估量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。而“无废城市”建设包罗万象,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,不可能一蹴而就,应坚持先易后难、重点突破、统筹协调、综合施治的办法。
“近年来,数字技术已渗透到各行各业,互联网与其他行业的深度融合已成为发展趋势。可通过数字技术驱动资源智能平衡、有效利用;搭建建筑垃圾产、运、消、交易等在线平台,实现建筑垃圾资源化再生利用产业的全面升级。”罗鹏说。
据记者了解,罗鹏在今年两会上带来了多个建议,其中针对上述问题,他在《关于以数字技术驱动建筑垃圾资源化为先导的“无废城市”建设的建议》中提出以下几点建议:
一、加快推动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发展
彻底转变建筑垃圾治理管控思路,树立资源化产业化发展理念,加快建立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法律制度和政策措施,健全再生产品综合利用的技术体系,引导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健康发展。推动建筑垃圾资源化再生装备制造业、绿色节能环保建材产业、管理服务与市场交易平台互联网数字产业成长与发展。
二、运用数字技术实现建筑垃圾资源化全程管理
依托大数据、物联网、全球定位系统等技术,打通建设、交通、公安、环保、城管等部门的信息孤岛,实现数据共享、协同监管,形成建筑垃圾产出、清运和消纳全程电子化和可视化,加快建筑垃圾资源化全生命周期在线交易,真正使建筑垃圾产运消智能调配、交易便捷、高效处置,变废为宝,持续推进城市建筑垃圾源头减量、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。
三、制定统一技术标准,扩大市场应用
加快建筑垃圾资源化技术、产品、标准研发,将建筑垃圾再生产品列入绿色建材目录、政府采购目录,促进再生产品规模化使用;发改、住建等部门切实抓好再生产品产业化和市场应用规划及推广工作,形成建筑等工程领域使用再生产品的设计、审核、验收技术规程;根据实际情况,逐年提高再生产品最低使用比例。
四、放松政府管制,鼓励多种市场主体参与
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能否快速形成规模优势,不仅需要政府通过税收调节、财政补贴等政策引导,更需要解放思想,开放市场准入,从产业培育的角度形成全产业链政策扶持,适当提高建筑垃圾资源化行业的利润率,撬动社会各方广泛参与,推动“无废城市”建设从方兴未艾走向欣欣向荣。

文章来源:《绿色环保建材》 网址: http://www.lshbjczz.cn/zonghexinwen/2020/1109/599.html



上一篇:PC-GRC!装配式建筑如何做到绿色环保
下一篇:毛坯房整体装修,材料讲究绿色环保,做到这几

绿色环保建材投稿 | 绿色环保建材编辑部| 绿色环保建材版面费 | 绿色环保建材论文发表 | 绿色环保建材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18 《绿色环保建材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